育儿丨孩子玩累了,自然就睡了,科学告诉你,信了你就“上当”了

2023-05-18
,别出声,宝宝刚睡着。
自从家里添了新成员,做人起码的尊严都被剥夺,放个屁都需要控制音量,上个厕所都得限制时长。
碰上宝宝心情不爽,还得限号,欢脱畅快的新鲜晨便硬生生憋上一整天,想不便秘都难。
额,我们今天说的不是宝宝睡眠问题么,怎么一聊起上厕所就这么兴奋……
其实,宝宝睡眠没你想的麻烦,很多时候是家长进入了误区。
看完本篇宝宝睡眠常见的20个问题,让你告别“白天睡着,必须静音;晚上夜醒,起床哄睡”的苦恼。
当然,最简单省事的方法莫过于↓(友情提示,请勿轻易尝试)

01

夜里睡觉需要开小夜灯?

大多数宝宝随着月龄增长,3个月左右慢慢的开始接受昼夜的变化。
如果家里夜晚一直开着夜灯,室内的光亮可能会使宝宝分不清楚昼夜,从而出现夜里不睡,白天睡不醒昼夜颠倒的情况。
夜里如果需要照顾宝宝,可以开一盏小夜灯(宝宝睡着时关掉)或借助其他房间的微弱光亮哄睡宝宝。
夜里尽量保持环境安静,减少社交活动等。

02

夜醒后马上抱起哄睡

一般情况,宝宝都需要经过浅层睡眠才可以真正睡着。
浅睡眠时,宝宝可能因为一些轻微的声音哭两下,或晃动肢体,这时家长应先观察下,如果短时间内安静下来,则不用抱起哄睡。
如果哭闹没有停止,再抚摸安慰宝宝,重新建立睡眠。
如果宝宝刚出现要醒的迹象,家长马上抱起,实际上是扰乱宝宝正常睡眠。

03

夜醒、睡不安稳是缺钙?

大多数情况,宝宝夜醒和环境变化或自身身体生长有关系。
但很多儿保医生却将宝宝夜醒、睡不安稳归结为缺钙,这是没有道理的。
如果真的缺点啥,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而造成的非特异性的精神神经症状。
宝宝对VD的需求量是400IU/d,国内观点认为,母乳喂养的宝宝VD至少补充到2岁;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时间可以更长,应该贯穿至整个青少年时期。


04

必须抱着睡才能行?

必须抱着睡才行,可能是平时家长每次给宝宝哄睡都是放在怀里抱着,从而养成了怀抱入睡的习惯。
要想避免宝宝养成怀抱入睡的习惯(3月龄内无需纠正),家长需在宝宝稍有睡意时营造好的睡眠环境,放在床上哄睡。

05

昼夜颠倒没办法?

昼夜颠倒没办法?
对于昼夜颠倒的宝宝,家长需要让宝宝学会区分白天和黑夜。
宝宝白天睡觉时,保持正常光照(拉开窗帘)、活动等;夜里睡觉拉上窗帘,(睡着后)关上小夜灯,保持安静。
白天宝宝清醒时,多跟宝宝说话,玩玩具做运动或外出活动等。

06

怀抱成摇篮难脱手?

3月龄内是培养安全感的关键期,对于习惯怀抱入睡的宝宝,家长不用纠正。
大一点的宝宝,家长可以在度过浅层睡眠区(入睡20分钟后)后,放宝宝在床上;或准备一个睡袋,让宝宝在睡袋中入睡。

07

睡得越多长得越好?

万物生长各有规律,宝宝睡眠也是一样的道理,虽然睡眠对生长发育很关键,但也不是睡得越多越好。
一般新生儿宝宝每天要睡16个小时,分成3~4段,均衡地分布在几次哺乳之间;
3个月时,大部分新生儿会睡一整夜(如果没有打扰的话,可以睡6~8小时);
4~7个月的宝宝,大多数每天需要小睡至少两次,分别是上午和中午。下午也要再小睡一次的宝宝,如果夜间正常睡觉的话,下午的小睡能睡多久就睡多久。如果夜间不易入眠,则下午小睡时早一些叫醒;
8个月大的宝宝,每天会小睡两次,分别是上午和下午。每天晚上可能睡10~12小时,不需半夜起来喝奶。
个体之间存在差异,每个宝宝睡眠时间和习惯都不同,只要身体健康,无需纠结宝宝每天的总睡眠时长。

08

宝宝睡眠模式无迹可寻?

一般宝宝需要在出生后的6~8周才能建立固定的睡眠模式,在此之前,每次吃奶中间的睡眠时间都会差不多的长。
随着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,睡眠模式才慢慢形成,睡觉和清醒的时间也随之拉长。
但每个家庭的睡眠习惯都不同,加上宝宝自身的差异,很多宝宝可能持续几个月或更长时间都保持难以预测的睡眠行为。
不过只要家长细心观察,还是能从中发现宝宝的睡眠模式。

09

夜猫子宝宝难入睡?

不可否认,确实有天生就是“夜猫子”睡得少的宝宝。
但大多数情况却是人为干扰或环境影响造成的,家长更多的应该是从外部考虑是否哄睡时间、方法不对,而不是直接判定宝宝觉少。

10

为了方便照顾宝宝同床睡?

很多家长因夜里需要照顾宝宝或不舍得让宝宝离开自己,而选择将宝宝放在大床上一起睡。
但这样不仅家长会很累,对宝宝来说大床也不如婴儿床安全,甚至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发生的风险。
出于各种原因,也有部分家长坚持或不得已需要和宝宝同床睡,这时大床的布置需要尽量按照婴儿床的要求来做,不放任何可能引起宝宝窒息的物品。
但如果家长和宝宝能够同室不同床,就最好了。